close
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;六根清淨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..
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,
是形容一個農夫插秧時,
把把青秧插滿田,
低頭看到水面漂漾的藍天,也看到自己!
一般人的通病是:只看到別人的短處,看不到自己的過失。
水中天如鏡,
人要自覺自悟,使本性清澈顯見,才能夠「六根清淨方為道」,
自己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不被外面的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六塵污染,
時時保持自性的清淨,
就是道,就是修行了。

「退步原來是向前」,頗有哲理意味。
試想,農夫插秧,一面插青秧,一面往後步步退,返到田邊,
一畦田的秧苗才插好,其是似退而實進。
有時候,退讓不是完全的消極,反而是積極的轉進。
與人相處,斤斤計較爭執,互相排擠詆毀,又能成就什麼?
倒不如退一步,尋求更大的成功。

曾有一個人,為了一堵圍牆,和鄰居起爭執,
心裡忿忿不平,就捎信給在京城做官的父親,
希望父親用官府的權勢把牆爭過來,
他的父親很明理,回了兒子一首詩:
「萬里修書只為牆,讓他三尺有何妨?長城萬里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。」
「萬里修書只為牆,讓他三尺有何妨?長城萬里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。」
為了一堵牆而起爭執,真是何苦?
讓人家幾尺不就太平了嗎?
你看看萬里長城至今還在,可是當年赫赫一世的秦始皇又在哪裡呢?
現在你爭,跟人家鬥氣,百年過後什麼是你的?
都灰飛煙滅,枯塚一堆了嗎?

從這首詩裡,我們能不能領悟四大皆空?
能不能在面對社會、物質一切時,
觀境自在?
觀我自在?
觀物自在?
觀心自在?
觀人自在 ?
布袋和尚《插秧詩》
這首詩的作者是五代的一位高僧布袋和尚。
法名契此,又號長汀子。
明州奉化(浙江)人。
以神異著稱,常以杖背負一布袋… 所以人稱 布袋和尚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