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憂鬱、焦慮類型的精神困擾,常以自律神經失調為症狀表現。

自律神經失調主要是因神經生理機轉出現問題,憂鬱症則是心理因素引起,

雖然兩者發生原因不同,但呈現出的諸多症狀卻很相似。

苗栗市大千醫院南勢院區院長馬大元提醒,自律神經失調應視為身心的警示燈,

當警示燈亮時,代表背後有更大問題要解決,而不應該將警示燈本身當成問題!


急著打針吃藥 問題沒有解決

馬大元說:「我常告訴患者,對身體的不舒服發脾氣,急著吃藥、打針把症狀趕走,

就像是開車的人,看到汽車儀表板上有一些警告燈亮了,就急著拿榔頭把這些警告燈砸爛,

彷彿燈不亮了,問題就自然解決,這是明顯的本末倒置!」

當出現典型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時,建議先到內科或家醫科做身體方面的檢查,

若檢查無大礙,症狀仍持續困擾,醫師通常會建議看精神科(即身心科)。


壓力從哪裡來 回想過去現在有些人一提到去精神科就醫,就覺得猶豫、害怕別人的異樣眼光。

馬大元建議,可以自己先試著以簡單步驟,初步評估自律神經失調背後的原因,

原因不外乎外來壓力、焦慮、憂鬱三大類。

有些壓力源,如工作壓力,是顯而易見的;但有些壓力深藏在潛意識,

如對於即將結婚隱約的不安;還有些壓力來自過去、甚至童年時的創傷,

以為是癒合或遺忘了,其實還會三不五時跑出來作怪。


憂鬱放棄一切 焦慮啥都想抓

至於焦慮與憂鬱的分別,套用一句精神科的名言:

憂鬱的人想死、焦慮的人怕死!」

憂鬱總帶著一種「放棄」的特質,想放棄學業、放棄工作、放棄努力,

甚至想放棄生命;焦慮則是什麼都想抓,這個也擔心、那個也在意。

 

 



【2011-06-26/聯合報/G06版/元氣周報封面Story】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申 的頭像
    小申

    笑看花開 靜賞花落 ~

    小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